◎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
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主办,深圳大剧院承办的国内首部冼星海题材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将于12月28日晚在深圳大剧院上演。为了实现“文化惠民”,12月25日上午,深圳居民可凭身份证前往深圳大剧院票务中心免费领取两张演出门票。
●并非简单的冼星海作品音乐会
《烽火·冼星海》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指导,南方歌舞团打造,是广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该剧由广东艺术家历时近两年创作,再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留学归来,用音乐作为战斗的号角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最终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光辉历程。
作为一部主角是音乐家的音乐剧,音乐自然是重中之重。剧中巧妙地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使剧中音乐让人觉得熟悉同时又有新意。《顶硬上》是冼星海儿时从妈妈那里学会的水上人家的劳动号子,也是他从劳动人民身上领悟到的为人精神——遇事排除万难、扛过去。后来“顶硬上”逐渐成为冼星海重要的精神特质。这一首《顶硬上》贯穿在《烽火·冼星海》全剧中,代表了广东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另一首歌《救国军歌》,剧中巧妙安排冼星海在参加上海学联救亡宣传时,在钱韵玲的红围巾上完成了这首谱曲:“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到了第八场“黄河边”,全剧最终在《黄河大合唱》中走向高潮。
该剧作曲杜鸣表示,这部音乐剧不是冼星海作品音乐会,所以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用冼星海的作品,而是巧妙地将《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融入剧情之中,让观众在看到人物的情况下,听到他的作品,并领略其作品的精神实质。
●全息投影技术弥补传统舞台局限
《烽火·冼星海》中最大的亮点,是运用了国际艺术舞台上炙手可热的全息投影艺术,这种艺术手段打破了以往视频影像与戏剧内容“两张皮”的现象,让全剧的叙事影像得以更自然、有机地导入剧情。此外,全息影像也为剧中的戏剧场景、人物、情节、舞蹈等提供独特、逼真、冲击力强的视觉环境及依托,使得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完美融合。
在现场,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冼星海的“家书”,还可以看到炮火纷飞的太行山、雄伟奔腾的黄河;在剧场也能“无缝连接”到冼星海所在的时代,与主角人物同悲共喜。不仅如此,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更是进一步让观众融入到角色的环境当中,将通过特效同时呈现暮云、残阳、烈焰、山冈等背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震撼。
舞美设计梁溪清表示,该剧这一技术弥补了传统舞台背景的空间局限,也能把戏以外的内容呈现出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和剧情,以便更深层次地表现出在抗日救国的氛围下用音乐作为武器的主题,做到“让舞美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