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万红金 通讯员 马运晴)提起深圳音乐厅旁的嘉之华中心影城、东门的深圳戏院、深圳证交所旁的博雅艺术书店等文化场所,很多市民都会有印象。记者昨日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旗下的市对外经贸公司目前正式更名为“深圳市深投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而深投文化正是上述知名文化场所的创造者。
记者了解到,市对外经贸公司以前是贸工局下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92年,2007年并入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担划转企业整合处置任务,多年经营下来实际业务(除了承办业务外)已经和对外经贸没有任何业务关系了。面对“一副乱牌”,总经理杨伟光告诉记者,“没有核心业务,管理团队开始考虑公司整个板块该往哪儿走”。
通过研读政策、预判市场,他们决定从整合文化资源入手。首先投入资金把即将倒闭的深圳戏院改造成多功能厅影城,不仅票房成绩出色,还激活了附近的商业;其次,撬动投控系统资源,四个月完成深影凤凰国际影城建设,当年票房就超过2000万元;在建设影城的同时,大胆尝试引入战略投资者,激活院线资质,成立了深影橙天院线。这一转型尝试,得到深圳国资委和深圳投控的支持,他们迅速制定了以电影全产业链为核心,带动院线发行、场馆运营、高端艺术、创意婚介、品牌运营等内部资源联动发展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2010年以来,该公司经营业务实现了华丽转身,现在绝大部分是文化产业。深影院线从仅有5家加盟影院、年票房收入450万元的地方院线一跃成为旗下影城超过90家、年度票房超过5亿元的全国院线20强;所属嘉之华中心影城、深影凤凰国际影城、深圳戏院等三影城年度经营收入达到6700万元;以深圳戏院“粤剧在周末”、“戏曲交响乐”等为代表的场馆和户外文化大型公益项目达到7个,政府文化扶持资金达到850万元,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深投文化总经理杨伟光告诉记者,这些年,深投文化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市场开拓为龙头,以强化管理为主线,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2014年完成经营收入965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875万元,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112.4%、292.6%,利润总额已从当年的几近亏损,转变为现在连续两年利润总额实现千万元递增的良好业绩。杨伟光说,2015年深投文化进入了电影制作领域,首部电影《我爸比我小四岁》将于今年暑期上映,《电商时代》于今年3月完成了立项。
谈到未来发展,杨伟光表示,深投文化将全面实施“文化产业 文化投融资平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在“文化 金融”的实践上作出新探索。
转载2015年4月3日《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