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杜艳 通讯员/黄慧霞)中学的时候背单词,总有老师提醒有个“艾宾浩斯曲线记忆周期”,要遵循这个规律才能更好地记住新单词。可您是否想过主动遗忘的生物学机制究竟是什么?
日前,由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钟毅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攻关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逐渐揭开“主动遗忘”分子生物学机制的面纱。
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神经生物学期刊《neuron(神经元)》在线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学习过程本身会通过激活raf/mapk信号通路来主动保护新形成的短期记忆,以阻止记忆由于意外干扰而快速遗忘。换句话说,不管是生理性的或通过药物激活raf/mapk信号,你刚记住的英语单词就不会因为突然来的电话或是一场火灾而忘掉。
据了解,该团队长期对遗忘功能和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对于遗忘的探索过程为理解学习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认为,学习过程除了获取记忆,它至少还触发了两件事情:一方面,学习过程会激活rac1/cdc42的活性来执行主动遗忘功能,这种“需要”的遗忘功能会帮助动物清理之前存在的不需要的记忆,为后续新记忆形成腾取空间;另一方面,学习会激活raf/mapk的活性来行使主动保护功能,加强记忆的稳定性,防止记忆意外丢失。这种主动保护机制会帮助动物免受“不需要”的干扰因素的破坏。因此,主动遗忘和主动保护的相互协调作用对于维持记忆的平衡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性难题的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记忆能力损伤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面对市面上多种新开发药物的失败,钟毅教授认为,究竟是否可以研发出改善记忆的药物已成为研究者们关心的焦点。过去此类药物的开发都将关注点放在改善记忆形成的方面,而独立于记忆形成的遗忘机制的发现则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