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诗是怎么诞生的?理论家有理论家的解说,史学研究者有史学研究者的观点。而我,作为一个诗人的体会是:我有话要说,我有一种情绪想释放,所以我写诗。
我的这种体会,可能被讽之诟之为简单、无学养含量。但我真不知道,面对诗歌的语言,是简单、生动、鲜活有力量,还是学养丰富,修辞绵密更有力量。反正,我是喜欢简单、生动、鲜活的诗歌。
陈马兴的诗歌,看不出很丰富的学养,却能看到简单、生动、鲜活。他的诗直接、率性、热烈,有时还显得粗粝、武断,但真切。他的文字有着他真实的体温,有着他不加任何妆扮的喜怒哀乐。
他写亲人就是对亲人说话,写自然就是自身的体验与觉悟。他可以小溪清泉,也可以飞流直下。他的诗,更多地是表现他的生活环境,是他的生活环境触动他的喜神经和痛神经,让他在字里行间,释放感情,表明心态。
他的诗是质朴的、清洁的,有时像一杯透明的水。但水中的氧含量、钙镁铁含量还是丰富的。他的诗中有饱满的情感,炽热的心肠,畅达的表述,读来痛快淋漓。我想,他写作时,一定不是淋漓痛快,而是思量再三,下笔踟蹰的。因为他的诗中有许多思绪滞重,用词犹豫的情况,甚至我还看到了他的委婉和羞涩,比如《轻声地问声你》这首诗。这首诗隐忍、含蓄,欲止还吐,情满意满。通过这首诗,我可以断定,他的质朴,不是苍白的简单,而是他选择了一条最适合他的写诗之路。
诗是球体,从任何一点垂直下去,都能到达圆心。陈马兴这条写诗之路,很多人都走过,有些人到达了圆心,有些人半途而废,成功是需要恒心的,而恒心是需要不断补充能源与动力的。
希望陈马兴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保持对生活环境的敏感,继续沿着真挚、热烈和情感饱满的路子前行,直至到达他心中的圆心。(作者:商震 《诗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