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粤剧在深圳 越来越“有戏”-am8亚美登录安卓版下载

en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系统新闻媒体聚焦视频新闻am8亚美登录安卓版下载的公告
2014/12/02
南方都市报:粤剧在深圳 越来越“有戏”

南方都市报》2014-12-02

    11月30日晚,第五届深圳粤剧周在罗湖凤凰剧院落下帷幕。就在上周二,深圳市唯一的官办粤剧团深圳市粤剧团在凤凰剧院成立“粤·秀”公益剧场,每周二举办,市民可免费听戏,而每逢周末,深圳戏院的公益项目“粤剧在周末”总是一票难求,这个深圳本土的传统戏曲,在繁华的都市深处,似有悄然再兴之势。

     粤剧周活动精彩纷呈

    深圳粤剧周的前身为创办于2006年的深圳(罗湖)粤剧节,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年,第五届深圳粤剧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和罗湖区政府联合主办。自11月24日在深圳大剧院开幕以来,一周内共开展了九大项、16场次的粤剧艺术活动,累计参演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爱好者近一千人,现场观众超过一万人次。

    其中,《粤剧大师红线女艺术生涯展》是国内首次举办,展示了一代名家对粤剧艺术发展、传承所做的杰出贡献。在罗湖商业城举办的《深港澳粤曲交流日》活动吸引了超过200名粤剧爱好者登台演唱,有感于参与者的热情,主办方还将原定一天的演出活动增加了一天。而首次举办的《粤剧粤曲新人新作赛》共收到来自深圳、广州、港澳等12个城市和地区的65件参赛作品。

    11月30日下午,粤剧周组委会还邀请了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倪惠英、广东省粤剧院院长丁凡、香港八和会馆副主席阮兆辉等知名粤剧艺术专家,在罗湖文化馆举办粤港澳三地名家论坛。

     街道粤剧团5年队员增8倍

    本届粤剧周,参与活动最多的是市粤剧粤曲学会,该学会就在罗湖区南湖街道办。南湖街道粤剧曲艺团成立才5年多,队员从早期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73人,拿过的荣誉可谓一箩筐,就连深圳市粤剧粤曲学会都设在这里。

    南湖街道毗邻香港,很多香港人居住在这里,加上本地居民也不乏粤剧爱好者,所以粤剧的氛围比较浓。2009年3月,在当时南湖街道文体站站长严梅芳的支持下,以向西村本土居民简爱琼为团长的南湖街道粤剧曲艺团正式成立。曲艺团编剧杨老师说,街道除了给与资金上的支持外,还向曲艺团提供专门的活动场地,就在街道文体站2楼,对于曲艺团来说就像有了家,“连街道的会议室,只要不开会,都随时开放给我们排练用。”

    曲艺团平时除了在南湖街道演出外,更到香港等地去参与公益演出。今年,曲艺团共参与市、区、街道组织的公益演出27场次,“我们2013年还成立了创作小组,创作的新作品粤曲表演唱《幸福渔村》在市里的新人新作中荣获金奖,这次粤剧周,就多次参与演出。”严梅芳说。

     粤剧社扎堆口岸附近

    提及粤剧江湖们在深圳的活跃之地,票友们的第一反应是罗湖口岸。从罗湖商业城乘坐直梯上到五层,穿过飘香酒楼,在中间一条楼梯往上爬,就可找到一个有着八家曲艺社的粤剧曲艺园。

    粤韵悠扬,铿锵的丝竹声不时从这些曲艺社里飘扬而出。曲艺园东边尽头有家曲艺社取名春秋艺苑,由李腾蛟于2005年创立。李腾蛟原是湛江剧团的头架师傅,1997年香港回归不久,他听说香港粤曲迷喜欢跑回深圳唱曲,带动一片消费商机。2000年,李腾蛟来到深圳发展,起初他帮人家打工做乐师,四年后开了一家曲艺社。

    李腾蛟介绍,罗湖第一家粤曲社诞生于1996年,当时正赶上罗湖商业城刚开业,免租一年,第一家粤曲社就上马了。香港的票友们口口相传,一个带一个纷纷跨过罗湖桥来搭台唱戏。一年之间,便有十几家曲艺社借着商机开起来。近来来,由于罗湖商业城的租金上涨,粤曲社逐渐向口岸附近的其他大厦转移。如今,港城商贸城的新美姿、火车站旁的玉桂园、侨社以及罗湖商业城,成为深圳粤曲社开门迎接香港票友的四个主要据点。

“以前加起来有70多间,近两年剩下60间左右,主要原因还是港币贬值了。”据李腾蛟透露,他办的春秋艺苑一天安排唱两局,收费是1480元,这样的价格在周边曲艺社算中等水平。“最贵的可到2000多元,选择便宜价位的票友会去侨社,1000元搞定,还有香港粤曲迷去樟木头或者广州,价格要更低。”

 

公益剧场 :“粤剧在周末”两年上百场演出

    作为深圳最老戏院承办的公益项目,2012年8月9日,“粤剧在周末”在深圳戏院首演。深圳戏院总经理曾新权记得,开始真的是“拼人脉”,几个人各自分派了几十张票的任务,才凑齐了首场演出的上座率。

    “粤剧在周末”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联合主办,深圳戏院承办的大型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领票。两年多来,活动方邀各地方院团粤剧精英前来演出,包括深圳粤剧团、广州粤剧院、佛山粤剧院、蚝乡粤剧团及香港“查笃撑”儿童粤剧协会等众多优秀剧团演出了100多场。

    如今,“粤剧在周末”在深港两地的票友圈颇有名气。1000张票常常可以在20分钟内抢完,很多没拿到票的人甚至会在窗口工作人员“求票”。深圳戏院项目部经理杨智丽说,派票的时间从一天到一小时,再到20分钟,“根本摊不上预约这回事”。

来这里看粤剧的,并非只有老年人,不少中年人带着孩子来,也有说普通话的外地人,需要看字幕才能了解内容。在杨智丽看来,粤剧就像是tvb剧一样,“粤剧在周末”类似一个平台,将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联系起来,好东西可以跨越文化的壁垒。

 

     专家说法:粤剧在深圳有群众基础

    “在深圳,粤剧的群众需求很广,有些人想唱爱唱,但苦于场所太少,几个剧场动不动就收昂贵的场租。”深圳市粤剧团原业务副团长、著名粤剧编剧肖柱荣表示,粤剧在深圳的发展有历史有渊源,所以这项古老的传统戏曲直到现在,仍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和喜爱。据他介绍,深圳目前由民间爱好者组建的粤剧粤曲社团达40多家,加上罗湖商业城的六七十家经营性的社团,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不过,他认为目前政府给与民间粤剧社团的支持还是不够,补贴也很少,主要还是靠街道的支持,与东莞相比差得很远。

    在凤凰剧院“粤·秀”公益剧场,化好妆准备上场的谭兰燕帮忙检查队友的戏服有没有穿好。

 

    “粤·秀”公益剧场,队员们在上台前补妆。

 

统筹:南都记者 王烨 采写:南都记者陈思福 何奕 蔡杰 王烨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文才

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