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三次作别清华园。初夏的北京,阳光很强烈,当我拎着行李,走出清华大学紫荆公寓时,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早上九点多钟,校园显得有点安静,我的心情却不平静。又别清华,不知什么时候再回到这个地灵人杰的百年学府。徐志摩再别康桥时,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无法挥手,因为手里拎着沉甸甸的行李,但是我还带走了沉甸甸的收获和希望。
受公司派遣,我参加清华大学人力资源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在学习90多个课时之后,从清华工研院戴猷元院长手里接过结业证书,圆满完成这次研修课程。这次学习,课程非常紧凑,总共安排了十个必修课程和两个选修课程,分为3次学完,每次5天,每天6个小时,选修课时间另安排在晚上。课前举行了开业典礼,结业典礼在最后一天正常5点钟下课之后进行。授课老师基本是清华大学的教授、特聘教授、专业咨询或培训机构的专家,很多是业内的顶级专家。老师们的课,深入浅出,精彩生动,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一样出色。为了再次体验正宗地道的学生生活,当好一名回炉的大学生,我选择住学生公寓,租一辆单车,每天背着书包,融入那些年轻人的海洋,涌入食堂吃饭,然后随着密集的车流骑车上课。10多天的生活,简朴,充实,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学习是紧张的,收获是丰富的。下面说说我感觉最深的几个地方。
清华大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学风。入学之初,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的田彩凤研究员,将清华大学的历史和现状向我们作了非常全面的介绍。清华大学98岁了,近百年,十几万学子,在这块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才辈出,成就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教授、政治家、企业家。他们的成功,除了因为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自身条件过人之外,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更是决定的因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贯穿百年,成为清华学子的精神家园,这也是清华大学成为国内一流高等学府的关键所在。二是体育精神。五十年前,蒋南翔校长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至今仍然震撼人。清华大学一贯重视体育运动,校园内体育设施非常丰富,运动场馆遍及每个角落,多个体育项目在国家长期处在领先水平。在学习期间,每当课余看到运动场上那些年轻的脸庞、矫健的身影、坚毅的神情,我就会被到他们深深感染,让我流连忘返。
第一次课程相对比较宏观。最大的收获是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韩廷春教授给我们讲授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当时是去年6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初现端倪,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愁云惨淡,风声鹤唳,每个人都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接着会怎样,我们该怎么办?韩教授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1997年以来的经济周期进行推导和分析,讲述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和与之相应的政府政策选择。过热、萧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法定准备金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电视上经济学家们经常蹦出的陌生而又深奥的词汇,在韩教授的讲解中逐渐变得简单易懂。最重要的是韩教授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规律是无法避免的,有些事情是必将要到来但是可以预测的;做企业,或者个人投资,要大致预知经济周期,并切合经济周期而动。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公司在金融危机之初采取的一些产业调整、退出和资产变现措施,恰好是在周期的衰退阶段到来之前面做出的,而不同周期阶段资产价格差异是相当大的。理论和实际的相互印证,使我对于经济周期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第二次课是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的课程。最触动我的是一位教授课前说的一句话:充分市场化的企业,才能真正地适用我们的这些理论。言下之意,垄断性行业或国有企业等未能充分市场化的企业是不一定适用的。这让我联系到我们自己的企业,作为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拥有最现代的企业形式和治理结构,但是因为国有控股的血统,在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具体的经营活动中,是否能够较多地以市场规律来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还有哪些观念和行为需要更加市场化?我们的员工,具备了足够的市场化的观念吗?这次余顺坤教授的企业人事体系构建及其核心技术设计研究课程,让我们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事务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余教授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技术学派代表人物,教给我们很多相当具体的人力资源操作思路。上完余教授的课之后,大家意犹未尽,都觉得安排给他的课时太少。
第三次课侧重法律事务。经济法律制度、劳动法、企业知识产权法等课程中,大量活生生的事例,让我们对企业经营行为中的法律陷阱和法律盲区感到触目惊心,甚至忧心忡忡。针对我们的担心,刘俊肖教授作了一个比喻:通过学习,你们虽然无法成为一名企业专业医生,却可以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保健医生。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虽然一时无法精通法律事务,但可以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提高自己的风险预测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政策理解能力。我想,这也可以作为整个研修课程的收获定位。90多个课时,无法让我们掌握全部的知识和能力,但是给我们提供了思路,拓宽了视野,给我们奠定了进一步提高的基础。
学而后知不足。在清华的学习,让我有所收获,但同时也让我感到压力。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企业内部状况千差万别,也不是一成不变,要做好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提升自我的认知和理论水平;进而要不断地思考,对宏观和微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最后,最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是要不断地实践,将学习和思考的结果应用到经营管理实践中去。
(吴锐楷 深圳市特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