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今年8月18日吉光公司搬迁广西贺州开业庆典中打出的“吉利千秋好,光华万古春”对联,吉光的辉煌历史似乎又回到了眼前。这幅对联是原吉林市李挥副市长为“吉光” 题写的,亦是“吉光”命名的由来,它寓意“吉林之光”。对此,我感慨万千。二十四年,吉光从无到有,艰苦创业,很快成为全国最大高中压铝电解电容器生产企业之一……
深圳吉光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八五年。在它成立的时候,深圳特区正经历着诞生以来产业裂变的最重要时期。当时,全国各地来特区的创业者,大都从事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和来料加工,高科技制造业几乎是空白。根据深圳市政府的产业导向,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与吉林无线电元件厂、香港协和集团、日本长野电子株式会社共同建立了深圳吉光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较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我有幸带领着一批来自北国的吉林人千里迢迢来到祖国的南大门深圳,选定电容器行业技术含量最高的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项目,白手起家,成为深圳高科技产业的第一批探路者!
公司所在位置叫上步工业区,公司座落在燕南路405栋,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们都把那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当时有技术的员工非常少,所以管理人员特别精干,有的部门就只有部长一个职员,什么工作都要自己干。搬设备,组装调试,管理人员都是亲自动手;查情报、购标准、研新品,就是那么几个人建立起技术部和资料较齐全的档案室;业务员、技术员跑市场,在外一蹲点就是好几个月;清洗交换柱、制去离子水作业时,为不影响生产都是在下班后进行;有个车间主任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连续加班加点,最后晕倒在浸渍罐的操作台上……当时大家那股干劲和以厂为家的和谐氛围一直贯穿了吉光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成为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条件艰苦,可创业的激情与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初期艰苦奋斗的风气,让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因此,凝聚着所有吉光人无数心血和智慧的吉光电子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其主导产品高压、高频、高纹波铝电解电容器是彩电的关键元件,由于其技术难度大、安全性要求高,再加上国外技术封锁,在国内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花掉国家大量外汇。为此,原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彩电国产化领导小组将其定为全国重点攻关项目。我带领几个技术人员,在吉林无线电元件厂设计定型的基础上,奋力攻关,很快在吉光完成了生产定型,率先在国内大批量生产cd23系列高压、高频、高纹波铝电解电容器,产品质量经权威部门检测认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被确认为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先后被上海金星、深圳康佳、四川长虹、北京牡丹、南京熊猫、西安黄河、天津通广的北京牌彩电确认为a类定点配套厂,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对我国彩电国产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当时彩电国产化是一个大项目,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心彩电国产化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原国家能源部部长黄毅诚、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国家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张学东等,先后来到我司考察、参观,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关怀。
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视察深圳吉光电子公司,我作了工作汇报。当他听到吉光产品为由他亲自指导组建的南京无线电公司生产的“熊猫牌” 彩电配套时, 非常的高兴,欣然挥毫题词:“为彩电国产化多作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一九八八年一月四日视察深圳吉光电子公司,李鹏代总理参观生产流水线时,边听取我的汇报边详细地询问产品主要原材料及产地等情况,对吉光采用国产材料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压、高频、高纹波铝电解电容器这一彩电关键元件给予充分肯定。他还深情地说,他曾在吉林丰满水电厂工作五年,吉林是他的第二故乡……这些珍贵的照片纪录了吉光人的荣誉和无比自豪。
回首往事,令我们吉光人最引以为豪的是:1990年,原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质量司为检验中高压铝 电解电容器的国产化成果,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质量评比,在参加评比的几十家电容器厂中,吉光产品的技术参数总分名列第一,并以此荣获全国质量评比一等奖,品牌在行业内有相当的知名度。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用吉光产品为“北京牌” 彩电配套, 在捷克布尔诺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88年全囯彩电评比一等奖的63个型号彩色电视机中,有31个型号是用吉光的产品配套的。当时吉光的产量并不高,但人均产值却在业内名列第一。因为我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实行了一个现在看似小小的改革,在当时行业中却可算是一个创举的成功举措:将业内长期以来的计时工资改革为计件工资,这大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人员未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产量翻番的奇迹。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我们买下了汽车大厦、燕南路417栋、108栋等物业,解决了员工住宿问题,这些地方已成为吉光历史地标和难忘的回忆。在艰苦创业的同时,吉光也营造了极好的人文环境,许多优秀的打工妹打工仔都先后成为特区永久居民,并成就了很多美满姻缘,使大家事业感情双丰收,留下许多佳话。当时老练工序任务繁重,车间调其它工序员工协助生产,大伙齐心奋战的同时,大龄班长“龙哥”和小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最后小吴成为了大家的“龙嫂”,他们感谢一不小心就当了媒人的车间主任。现在他俩还在吉光公司的第一线发挥着光和热。
这是我一直珍藏的一张老照片,前排左五是原吉林市副市长李挥,前排左六是原吉光董事长陈楚杰,前排右四是原吉光副总经理胡谦,我在前排右五。产量突破百万只的庆功大会上,戴着大红花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是他们,将自已的青春奉献给了特区的吉光。岁月流逝,新员工不断出现,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退休、离职,但这张照片在我心底永远没有因为时间而褪色。我发现照片中还有三位老员工,随吉光一起从深圳上步来到广西贺州八步。他们是:管理部经理马兴业(前排右一)、生产部设备主管张献枢(前排左一)、营销部张龙波(后排右二)。正是有了第一批创业者,才会有吉光的今天!
今天的吉光厂房已由当年的一千多平米扩大到现在的一万多平米,月产量由百万只增长至一千万只。今天的吉光站在新的起点正跨步迈入下一个征程……正如特发集团领导在新吉光开业庆典上所说,吉光人将迎接更艰巨、更富于挑战性的日子,吉光人一定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努力不懈的奋斗,将开业的红红火火进行到底!无论咫尺天涯,吉光情缘无处不在!作为老吉光人,我衷心希望新吉光人秉承“忠诚、团结、专注、进取”的吉光精神,续写吉光新的篇章!
(作者:张星临 原特发信信息深圳吉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