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我们学习感恩――解读给苏区“深福保孩子”的23封回信-am8亚美登录安卓版下载

en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系统新闻媒体聚焦视频新闻am8亚美登录安卓版下载的公告
2010/06/22
五月,我们学习感恩――解读给苏区“深福保孩子”的23封回信
五月,有许多关于感恩的故事。
在深福保集团党委的安排下,集团系统23位员工给紫金县苏区镇的“深福保孩子”写了23封回信,与孩子们的三月来信一起汇编成纪念册,在苏区助学活动中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上。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冀恒在5月末的党委扩大会议上称赞说,这是“用心用情”做事情,“每一封回信都值得大家认真读一读”!闫书记代表党委对参与了这项工作的员工们给予了表扬和感谢。
在深福保扶贫助学的文化记忆里,接受资助的孩子们与深福保员工互通书信,这尚属新鲜事儿。最初安排孩子们写信,原意主要是健全助学管理、教育孩子们懂得珍惜和感谢,然而,当我们的员工像对待自己儿女或弟妹一般一一写出回信,当三月和五月的来往信函最终结集为《两地飞鸿,心灵相牵》,孩子们爱不释手,校长们传阅讨论,这个时候,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好比五月的风吹开了一树花儿,芬芳喜人又显得格外沉甸甸。这是一次心灵的互访,这是一趟感恩和学习感恩的心路旅程,值得我们一同回味、分享和思考……
    关于贫困、梦想、学习、感恩的对话
贫困,是孩子们沉重的生活感受。紫金中学高一年级的钟佰春读五年级那年,因为爸爸没有讨回工钱交不上学费,险些辍学沦落社会。因为贫困,钟丽婷年迈的爷爷奶奶每天还要下地干农活。来自单亲家庭的钟观珍,父亲早逝,从小失去父爱,每天放学回家要做很多家务,还要照顾家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聆听这些身陷贫困的孩子的讲述,我们的员工告诉他们应该这样面对贫困:“贫困是暂时的,作为困难的一种,贫困有时也是一笔财富。”(李慧华)“从长远看,一个人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并非完全是坏事,当你长大回首往事时,你会为你从小历经磨难练就的钢铁意志而庆幸,有了这段经历,将来任何艰难险阻都吓不倒你!”(陈伟忠)“我还想对你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信念与勇气,勇敢地去面对才是正确的选择。”(马水庚)“终有一天你会明白,贫穷会让你奋进,穷苦会让你坚韧,而这些都是千金难换的人生财富,会让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用不尽。”(郭健)“你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但想一想我们跟汶川、玉树灾区的小朋友相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地震使他们失去了亲人、家园,甚至是所有的一切,但他们都还是坚强地生活着。”(王小茹)“要知道,困难的环境并不能压倒一个人,越是困难的环境越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努力地和困难做斗争,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环境,战胜困难。”(毛盾)“其实苦难也是一所大学,它非但不能浇灭我们心中的信念,反而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王春芳)“要知道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等你学到了本领,就可以回到家乡改变现在贫穷落后的面貌。”(邓淑琴)
梦想,是孩子们在贫困中放飞的希望。紫金中学的文科班女孩钟丽云用诗的语言描绘她的梦:“一个蓝蓝的梦,那是一个我值得追求的梦,尽管多少次时间的潮水侵蚀着那个梦,一切仍旧如此清晰,因为我有执著的信念、坚强的决心。”理科班男孩钟佰春则直截了当:“我梦想长大后能通过自身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从而改变家乡贫困、落后和愚昧的面貌。”一个名字别致叫钟卓依的六年级女孩则显得很有志气:“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实现考清华大学的梦想,无论路途多么艰险,我也一定会努力攀登。”孩子们的梦是多彩的高远的,令人感动,我们的员工是这样鼓励他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你为人生的千里行画好起点,才能为明天事业的参天大树打下根基。”(李慧华)“利花,你知道吗,未来就好比一座山峰,而山顶就是你的目标。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你要学会放弃欣赏路边美丽的花朵……勇往直前,持之以恒。”(汪妮鸿)“人,贵在有梦,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就如金钥匙,开启智慧创造之门。但要实现人生的理想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步去接近。”(卢传亮)
学习,是孩子们向梦想奔跑的脚步。许多来信谈到了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孩子们要让资助他们学习的叔叔阿姨们放心。对于跑在前头的孩子,员工们给予了夸奖和鼓励,告诉他们“很欣慰,像看到自己小孩进步一样!”(邓淑琴);对于稍稍落后的孩子,员工则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指导:“我想说的就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每件事情适应起来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说课程多了,难度大了,老师讲课方式反差大了等等,同以前相比,竞争肯定激烈了,这就要求你投入学习的时间更多,付出的汗水更多。”(陈伟忠)“其实学好英语并不难,只要你多听、多讲、多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相信英语成绩很快会赶上去。”(王瑶)“你不能灰心,要调整好学习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继续努力。”(陈雪兰)十分值得一提的是,有好几封回信向孩子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信的员工更关注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及人格的全面成长:“学习,不仅仅是文化科学,许多东西都值得去学,道德、礼仪、技艺等等,而学习的过程就是成熟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刘宇)“我们要有为祖国而读书的宏伟抱负,这样我们便不会被一时之挫折、困难所吓倒,也不会为自己暂时不如人而自卑。这样,你在学习中便会逐步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对生活才会有更大的兴趣。”(邓伟波)
感恩,是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因为贫困,因为有梦想,因为要学习,孩子们获得了资助和关爱,他们懂得珍惜,知道感谢,立志长大后有所回报,用钟佰春的话就是“无论我将来是出人头地的大角色,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我都要继承你们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回报社会,施于他人爱与帮助,让自己得到快乐。”孩子们的话让我们的员工感到欣慰,感到快乐,同时也对“感恩”有了更多的思考,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引导。员工们努力让孩子明白,感恩之心还应该更博大一些,比如要对今天所生活的时代感恩,因为“国家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你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你的未来会比我们更好”(黄振);比如要对今天遇到的贫困感恩,因为贫困“是千金难换的人生财富”(李慧华、马水庚),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杨华娜)。还有,感恩和回报不完全是将来的事情,感恩和回报应该从现在做起,我们的员工这样叮嘱孩子:“你已经六年级了,能够为家庭分担一些事情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照顾好你奶奶,回报你妈妈和奶奶对你的恩情!”(毛盾)
    从作文感悟做事
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里,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与写信久违了。可以想象,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读过一个陌生孩子的来信,然后构思一封回信,该是费尽了思量!记得水电公司的陈伟忠部长是第一个送来回信的电子稿,外加一个电话极为诚恳地征求意见,随后两次送来修改稿。类似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大家都把给孩子们写信这件事看得很重、做得很认真。
大多数人并没有见过孩子,即使见过也没有清晰的印象。如何避免因陌生而产生的距离感?物业公司的杨华娜说得好:我好像在跟自己的孩子谈心——事实上,无论是你,是他,都把那些贫困而不乏志气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当作弟弟妹妹、当作忘年的朋友,内心充溢着的、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是最真挚的牵挂和关爱!
尽管行文各有特色,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如诗如歌,有的平实厚重,有的简约流畅,然而,也都有一个共同点:情真意切,诲人不倦。我们看不到高高在上,看不到板着面孔说教,看不到空洞无物的“八股文”——陈伟忠回忆自己在农村渡过的童年,汪妮鸿述说对孩子们的感动,刘宇向高中生表达对学习和生活的观点,卢传亮、毛盾讲述“纸上谈兵”、“凿壁偷光”的故事,李慧华引述“隐形的翅膀”,刘坤伦唱一首“少先队之歌”,邓伟波为孩子改正错别字……各有精彩的文字,用心用情之下,展示了丰富的阅历、学识、理念和人生经验。
有一些需要特别提到的细节。在对孩子们缺乏更多了解的情况下,大家仍然十分留心各个孩子的“闪光点”,以夸奖的方式进行激励,比如,吴金棠夸奖孩子的诚实善良,彭丽君、王小茹、高怡夸奖孩子的画画得好、字写得工整。尽管或许只是一句话,但对于孩子们无疑是最珍贵的礼物,有可能激发出哪怕是最普通的孩子身上的潜能,甚至影响和激励孩子们的一生。
    结束语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全集》中谈到“善于感恩”时有这么一句话:“忘恩原是人的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五月里,23位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做的不仅仅是给“深福保孩子”写信,更是对“感恩”品德和美好心灵的细心栽培和滋养,在这一过程,我们自己生命里的那棵玫瑰也愈发郁勃而芬芳……
 (作者:李敏红 深福保集团)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