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深投控深刻认识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积极进展。
继《上海国资》杂志以及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管理》杂志和《国企改革简报“双百行动”专刊》等对深投控改革发展的创新经验及成果进行报道宣传之后,南方日报又对深投控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健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深投控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等方面的先行经验。
南方日报:深投控的战略定位以及相匹配的战略举措是什么?
王勇健:深投控自组建成立以来,一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实践,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屡屡取得新突破。近几年,围绕服务深圳城市发展战略,我们聚焦一个使命,推动“两化改革”,搭建“三大平台”,全面加快转型发展。
一个使命是以聚合资源、培育产业、服务城市为使命,做深圳城市战略的忠实执行者。“两化改革”是围绕产权主体多元化和体制机制市场化两条主线,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搭建“三大平台”则是积极推进科技金控平台、科技园区平台、实业投资平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南方日报:近年,深投控深耕三大产业集群,这三大产业集群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
王勇健:围绕服务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深投控打造了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构建“高端科技资源导入 科技园区 金融服务 上市平台 产业集群”五位一体的商业模式,三大产业集群逻辑清晰、相互支撑、协同发展。通过建设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掌控资金筹措端口,为科技园区、科技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分享产业发展红利;通过建设高品质科技园区,为深圳产业发展搭建广阔平台,汇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培育科技产业,为科技金融、科技园区提供资产内容,储备长远发展后劲,形成以科技金融为“阳光雨露”,以科技园区为“土壤”,以科技产业为“种子、幼苗和树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体系。
南方日报:在三大产业集群中,每一个板块都有“科技”一词,这跟民营企业搞科技有什么不同?
王勇健:深投控作为市属国企,以服务深圳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为己任,为深圳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实践。与民营企业相比,我觉得深投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更多发挥国企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作用,服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整合系统资源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拢资源、搭平台、做服务,如依托所属金融企业为深圳的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纾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创业投资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依托系统内大量的优质园区载体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等,助力深圳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与此同时,深投控还在推动与央企、民企、外企资源协同、优势互补,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服务深圳城市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南方日报: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对此深投控将如何抢抓政策机遇,作出新的贡献?
王勇健:《意见》的出台是中央对深圳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是国家对深圳的厚爱与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可以说深圳是全国的深圳,成功的特区更应以先行示范来向世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投控作为深圳市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科技金控平台,将始终牢记公司使命,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定位,聚焦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主业,全力以赴完成深圳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项目任务,继续当好深圳国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科技金控平台,为“双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六年,一家企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在喜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市属国企——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投控”)用“成绩单”上闪闪发光的数字呈现了这一变化——
十六年来,深投控持续优化功能定位,实现了从单一的国企改制退出平台,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科技金控平台的全面转型。在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国资国企综合改革、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勇挑重担、率先垂范,已经成为助力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
改革创新实践
敢闯敢试 书写7000亿级奋进史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挂牌成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2004年,深圳市全面推进以“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为主线的国有企业改革,对原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建设控股公司、商贸控股公司等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行重组,合并新设一家综合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深投控应运而生。
自此,改革、创新、实践,这些字眼也伴随着深投控十六年奋进史。
成立之初,深投控承担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适当退出任务。改制企业大部分属于深圳市早期成立的老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度大,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实现保值增值,深投控攻坚克难,顺利完成22家一级企业、177家二级企业的改制退出任务。
改革不停步。2006年,深投控又承担了深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划转接收与重组整合的重要任务。其中,仅在行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就接收了341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转企事业单位,并将划转企业缩减至50余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市属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探索、积累了经验。
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深投控在“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再度换挡提速,开启转型创新发展新征程。
立足深圳城市发展战略,深投控先后开发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承担了对标淡马锡、“双百行动”和区域性综合改革任务,全力打造科技金控平台,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深耕产业集群
换挡提速 构建五位一体商业模式
“十三五”以来,在深投控新一轮改革换挡提速中,三大产业集群可谓是重中之重,即着力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构建“科技创新资源导入 科技园区 科技金融 上市公司 科技产业集群”五位一体商业模式,搭建起以科技金融为“阳光雨露”,以科技园区为“土壤”,以科技产业为“种子、幼苗和树木”的产业生态体系,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科技金融产业集群方面,深投控目前业务涉及证券、保险、担保、基金、信托、创投、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多功能金融服务体系。
资料显示,深投控管理运营了深圳市首期规模5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投资了上百家初创期高科技企业。全系统共有各类基金43支,总规模达820亿元,构建起覆盖天使、vc/pe、并购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服务体系。
2018年以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优质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共济化解民营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的工作部署,主动承担深圳市政府“四个千亿”计划和纾困共济任务。特别是疫情期间,开辟融资服务绿色通道,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担保费率实行5至7折优惠,为深圳抗击疫情和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强支撑。
在科技园区战略布局上,深投控按照“深耕深圳、服务大湾区”的思路,建设“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圈层辐射”的系统性产业空间体系,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目前建成、在建和拟建产业园区超过50个,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深圳湾核心园区基本建成,累计引入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机构近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1家、上市公司近50家,园区企业年产值贡献超过2000亿元。深投控承担的市级重大项目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北区深圳国际交流中心已陆续开工建设。
在科技产业集群方面,深投控还立足深圳城市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投资布局力度,成功并购了怡亚通、天音控股、香港合和基建(更名“湾区发展”)、英飞拓等优质上市公司,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
推进综合改革
激发动力 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贡献深圳方案
惟变革者强,惟创新者胜。
为解决国资国企改革普遍存在的单兵突破式、单项试点式改革容易产生的碎片化问题,深投控2016年率先开展对标淡马锡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入选国家国企改革“双百行动”;2019年落实推进深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持续提升。
在综合改革工作中,深投控围绕“国资管资本授权体制改革”和“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两条主线,聚焦党的建设、授权体制、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激励约束、投资管理、风险管控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形成示范。
其中,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其在全国率先提出“跟党一起创业”理念,形成深圳湾园区楼宇党建品牌,荣获“全国基层党建十佳创新案例”。
在改革授权体制中,深投控从深圳市国资委对深投控、董事会对经理层、深投控对下属企业“三个层面”,在投资、资本运作、产权变动、担保等14个方面加大授权放权力度。
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上,更是全面推动商业类企业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先后完成10余家所属商业类企业经营班子市场化选聘,对新成立企业的经营班子一律以市场化方式选聘人才。
深投控还创新投资管理机制,构建“本部 产业集团 基金群”三层投资架构,由投资委员会前置审核把关;加强投后管理,实现对投资的动态、专业、高效管控。
不懈努力下,深投控改革发展经验成果荣获“2019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贡献深圳智慧、深圳方案。
上述之外,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简报“双百行动”专刊》2020年第8期还刊发了《深投控大力推进综合改革 激发企业发展动力活力》专题文章,对深投控在全国“双百行动”中的改革成效表示肯定,并面向全国国资国企进行经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