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走过55年风风雨雨,一度关门停业的深圳戏院如今重现雄风,不仅在短短两三年内成功将“粤剧在周末”、“中老年歌手大赛”、“少儿演出季”三大公益基金项目打造成深圳新的文化名片,每年举办公益演出达150场,而且经营模式完全转向市场化,这家深圳最老牌的娱乐场所,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了颇具规模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影剧院。
最早的文化宣传阵地
深圳戏院始建于1958年,是当时宝安县唯一的大剧场,当年深圳地区的重要会议和聚会演出几乎全部在此进行,半个多世纪以来承载着无数老深圳人的文化记忆。由于毗邻香港,该戏院很长时间都以地处前沿的特殊身份,成为统战工作的宣传教育基地,还曾代表深圳文化单位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等很多位国家元首。
随着进入改革开放的特区时代,地处东门旺地的深圳戏院曾辉煌一时,也是深圳最早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的文化单位。但由于深圳娱乐业的迅猛发展,这个国有老企业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少造血功能等多方面原因一度走入低谷,戏院付不起电费、员工工资发放困难、企业长期亏损难以生存。据主管单位深圳市对外经贸投资am8亚美手机客户端的介绍,地处东门老街商业闹市区的深圳戏院,2010年账面流动资金仅有区区2万元,从2003~2010年累计亏损达148万余元,深圳戏院在无数老戏迷、老观众渴望的眼神中走入了低谷,几乎被新一代深圳年轻观众所淡忘和遗弃。
东门这家老字号又火了
近年来,市对外经贸投资公司顺应改革发展的潮流,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果断调整戏院领导班子,将原任职于深圳市电影公司的曾新权调任深圳戏院总经理,真正确认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发展目标。
“负一楼居然是个仓库,怎么可能?这么贵的地方!”曾新权到任后,决定将仓库改为鞋城,商业价值瞬间提升,盘活了一笔国有资产。记者发现,深圳戏院的观影环境也改造了。曾新权说:“大厅729个座位改成571个,增加了54个情侣座,加宽了座椅的行间距,加宽了消防通道,又新增豪华双机3d影厅,这下观众舒服多了。”
从2010年到2012年,深圳戏院整个改造和装修过程,都得到了市外经贸公司的大力支持,更换了电影机、银幕、椅子、空调,添置了舞台、化妆间、灯光、音响、吊杆的相关设备。原来仅有一个大厅的老戏院,如今形成一大厅两小厅,集电影、戏剧、音乐、会议、培训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演艺剧场。
一系列的改造已凸显效益,原来亏本的戏院已开始全面盈利,2011年电影票房首次超过百万,去年跃升为921万元,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已获得近800万元票房,预计全年票房将突破1500万元。在做好经营的同时,还履行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戏院积极引入、承办多个公益性文化活动,将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主办的“粤剧在周末”、“少儿演出季”、“中老年歌手大赛”、“学生电影专场活动”及“新春关爱演出”等公益项目办得有声有色,而且在深圳推动了粤剧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
记者还了解到,这家深圳最老戏院正努力向“名副其实”发展,目前正与国内外各种戏剧机构联络,并将陆续推出多种类型的戏剧节,给深圳戏迷提供更多专业戏剧演出。(记者王光明)
转载2013年8月21日《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