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严重冲击和改变着许多传统行业,人力资源服务业也不例外。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正革新着招聘、派遣等基础服务,甚至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业,也在朝着提供一体化人力资源系统am8亚美登录安卓版下载的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 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在面临自身企业业务发展与战略转型的挑战,压力与机遇并存。
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是深圳投控系统内主营人力资源服务的集团型企业,处于全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龙头地位。那么,在互联网 与国企改革双重机遇窗口期,他们有着怎样的实践与思考?本刊记者日前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互联网 引领创新新常态
q:请您谈谈对“互联网 ”内涵的理解。
a:“互联网 ”,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 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虽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 ”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
“互联网 ”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通过信息技术连接,消解了以往各个领域的不必要的“墙”与封闭之门,让市场中的每个主体,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参与到平等的竞争与服务中来。也只有在这种平等之上,才有真正的协作与分享。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充分精细化分工的经济,每个链条之间若不能进行充分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受损的必将是整体的市场发育程度与“蛋糕规模”。而在相关改革上,若不能借此打通利益壁垒,而仍是呈现出条块化与僵持局面的话,深化改革的推行就将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
人才交流中心版“互联网 ”
q: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有些业务板块受政策影响明显。目前整个行业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受互联网冲击明显吗?您怎么看待这种冲击?
a:在各行各业都在被互联网渗透的情况下,人力资源服务业也不可避免。
在派遣和人力资源外包板块,新兴的企业和传统骨干企业都在发力互联网 建设。一方面,新兴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正在加大it方面的投入,打造大而全的“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像上海才烁人才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昊基人力(股东系国内多家人力资源外包公司),这类公司提出了利用其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为最终客户提供低收费甚至免费服务(其收入转向依靠供应链端广告或产品销售收入)的设想。由于人力资源服务各地存在的政策、经济及运作差异,目前建设及推进速度没有预想的快,这种模式值得密切关注。另一方面,上海外服为代表的传统大公司基于互联网开发了雇员、客户及部分协作单位的网上交互服务,借助其全国网点布局为客户提供全国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对跨地理区域的总部型企业尤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模式对我司这种地域性公司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在人才交流(招聘业务)板块,传统网络招聘公司(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新型招聘公司(如猎聘网、拉勾网)、职业和商务社交网站(如linkedin领英、大街网、天际、人和、优士、若邻),以及分类信息网站(如赶集网、58同城),近几年都陆续推出了相应的移动app、微信公众平台等面向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产品;而依托各地方人才市场的人才网站跟随移动互联网的步伐较慢,应用层次也较低。相比之下,现场招聘业务虽然存在地域性差异,但总体呈逐年萎缩的态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
再看人事代理及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板块,这属于政府委托的公共服务业务,受国家相关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在“互联网 ”大环境下,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可以预见,该板块的服务将越来越便民、透明、高效,对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也会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我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线上线下业务均遭遇发展瓶颈,亟需在“互联网 ”的大潮中创新模式,寻求突破。在人事代理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板块,我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处于领先地位,自主研发的“人事代理一体化服务平台”曾获广东省管理创新一等奖,并已成功移植至省级人才中心。人才中心有望在该板块的“互联网 ”大潮中占据优势地位。
q:对于互联网带来的行业革新和冲击,贵公司准备如何迎接挑战?具体在基础理念、思维模式、产业布局以及经营管理等领域会有哪些应对?
a:的确,互联网 所带来的挑战是全方面的,我们也会系统地给予积极应对。
首先在基础理念层面,我们需要认识到“互联网 ”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也不仅仅是信息化,而是在传统业务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下的创新,是在“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下的创新。
“互联网 ”建设是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有机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长期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它既是一把手工程,更需要全员参与(包括企业领导层、企业员工、政府、服务对象)。实现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向“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转型,需要进行广泛合作、深入研究、大胆尝试。
第二,我们要善用互联网思维。人力资源服务业属于生产性高端服务业,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要善用互联网思维,在创造价值环节做加法,在传递价值环节做减法,打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壁垒,从而形成更多低成本、开放创新、公开透明、精准个性化订制的新型服务,更好实现以人为本。
第三,产业布局方面,在“互联网 ”大潮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趋势必然是从分散的、区域性的、中介性的公司向平台化公司方向发展,其背后的技术基础离不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以后可能会有更先进的替代技术),其核心是大数据。这些都不是现有经营模式下所能达到的。
在未来的“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业”中,我们要么是引领者,要么是参与者,袖手旁观或安于现状没有出路。人才交流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人员进行深化改革研究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其中就有属于我们的“互联网 ”行动计划和指南。
一是以“互联网 ”思维布局人才中心业务,着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一体化平台,将派遣及人力资源外包、am8亚美手机客户端的人才招聘、人事代理三大主营业务从“柜台”服务转变为“平台”服务。二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细化专业分工,创新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市场指数等服务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在未来五年内,人才中心将实现脱胎换骨的发展,将传统服务、劳动密集型人才中心转型升级为数据服务、技术密集型的智慧化的人力资源服务集团,使人才中心跨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q:刚才我们从宏观上谈了应对互联网 的战略。其实,我们有了解到,人才交流中心已经做了很多互联网 的实际工作。请您做个介绍。也请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和体会。
a:是的。我们很早就开展了互联网 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和产品服务。自2004年起,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人才中心系统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软件系统。从经营管理(oa、财务)到业务运营(劳务派遣、am8亚美手机客户端的人才招聘、人事代理、学历验证、人才测评)均已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以来,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深圳人才网开发上线了“掌才易”求职app,同时,中心系统根据业务需要先后开通了多个微信订阅号及公众服务号,为客户提供移动化信息服务。2014年,人才中心与中国湖南人才市场签订“信息化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为中国湖南人才市场提供信息化建设技术服务,开启了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业务。
在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认为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互联网 ”战略成功的重要保证。实施“互联网 ”战略,人才则是关键。要提高研发能力,关键是需要积聚一批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复合型、研究型人才。实施“互联网 ”战略是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资金及人力投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信息化起步晚、投入相对其他成熟行业低的多,再加上行业处于发展变动期导致政策变化、业务运作变化频繁,这就对“互联网 ”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信息系统保持常态化的小版本升级及3年左右的重新设计升级,但人力及资金的投入面临重重困难。实施“互联网 ”战略需要按照互联网思维去创新,关键是大数据。
q:请您结合以往工作的这些经验以及整体的互联网 发展战略,谈一下接下来会有哪些具体的工作部署,以便更好的实现“互联网 ”效应。
a:今年堪称“互联网 ”行动元年,那么,接下来我们公司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密切跟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先行企业“互联网 ”建设的进展,学习先进企业的最佳实践经验。二是结合国企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加紧制定人才中心战略规划,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情况制定公司未来5年的“互联网 ”战略发展规划。三是继续做好现有信息系统的整固及运维工作,提升系统处理能力,保障系统平稳运行。按照马化腾的理解,“互联网 ”应该先建好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这是来自专业人士对于“互联网 ”计划的硬件思考。人才中心系统硬件基础设施主要是5年前投资建设的,目前已落后,需要尽快更新升级,先打好“互联网 ”的基础设施、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与客户服务。四是加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成果的产品化改造,并借与中国湖南人才市场成功合作的契机,将深圳人才中心的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业务推向全国,以技术促进合作,以合作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大数据平台。
顶层“互联网 ”很重要
q:互联网 战略的施行和贯彻,需要基层勇于探索与实践,也需要高层的设计和部署。最后也请您谈谈建议:深圳投控总部层面应该怎样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 的大趋势,进一步做好经营和管理?
a:我们觉得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给予支持:
一是投控总部从战略层面全面部署系统下的“互联网 ”发展方向,并积极为下属企业的“互联网 ”创新争取政府支持。
二是为企业提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及资金支持。云计算平台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依靠单体企业的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气候。如果投控总部能够为所属企业提供统一的平台,则所属企业就能将更多精力用在业务创新上。
三是做好系统内“互联网 ”企业法律、市场、业务等风险管控体系。
本刊记者/ 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