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开陈年的相册,看着那已经泛黄的照片,快30年啦,却又仿佛是昨天。
1978年的秋天,全国青联五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几位香港青联委员建议设立一个内地与港澳青年聚会和交流的场所,这一建议得到了很多与会者的赞同。因为当时深圳正酝酿创办经济特区,就由广东省青联与香港青联的代表商议,在深圳设立青年度假营。代表们在深圳绵长的海岸线上,一个个沙滩考察挑选,最终选上了小梅沙,因为他们觉得小梅沙沙滩面积够大,沙质好,细白得象面粉一样,沙滩后面还有一块平地,有利今后的发展。据说原来深圳经济特区二线准备划至盐田,因为小梅沙有个度假营,而且是合资企业,就将二线划到小梅沙后面。我就是在这时打起背包来到这个只有26户人家的小村庄的。
那时候整个小梅沙就一口水井,几条木电杆、两条麻皮线供电,刚能点亮15瓦的灯泡,晚上看书都不清楚。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旅游、什么是酒店,却要自己施工建度假营,怎么办?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请了个退休老会计来管财务,请了一个铁路局的老同志来指导我们搞工程。为尽快解决电力问题,我们采购到一批12米的水泥电杆。电杆远在笋岗仓库,怎么把它们拉回来呢?我们将一台快报废的50座大客车的后车厢拆掉,用角铁加固一下,把电杆装上往回拉。当时梧桐山还是盘山泥路,由于电杆超长,车头翘起,方向把不稳,行驶起来摇摇晃晃的,司机不敢开,我和一起去的经理鼓励司机说:我们都在车上,要死一块死吧。第一车只敢拉3根电杆,第三车拉了5根,吓得我忙叫他们少拉点,注意安全。
记得营地餐厅请了两个顺德厨师周志源、刘冠江,他们来报到时己经是晚上了,什么都看不见。第二天早上他们起床后就直奔大海,在沙滩边准备洗脸刷牙、洗衣服。我忙喊住他们说:你们先尝尝水的味道?哇!这么咸的呀!他们还没见过海呢。
那时候交通十分不便,到市里30多公里,只有一班路经大鹏镇的车,想出市区十分困难,如果从广州回来就更难了。我曾两次到广州出差,是从深圳火车站走回小梅沙的。去盐田、沙头角办事,我只好骑马。时间长了,附近的老百姓、村干部都说我是骑着马到小梅沙来的。
小梅沙只有一口井,是村民用的。搞度假营,自来水少不了。我们到山上找水源,又肩扛手提,一担担沙石、水泥地建起了小水库,再接上镀锌管,就有自来水了。可刚接好水管,就遇上了大台风,那些水管在山洪、暴雨下被冲得摇摇晃晃,眼看着大家汗水浇筑的成果要毁于一旦,于是党员带头跳进水里抱着水管,头上一声声雷响,电流经过水管打得人一阵阵发麻,浑身发抖,大家坚持着,终于保住了水管,小梅沙从此有了自来水。现在的叠翠湖已经是小梅沙的第三个水库了。
旅游讲究的是让客人来了有吃有喝、能玩能乐。那时的条件差,不知道让客人玩什么,怎么样才叫有特色?我们考虑到港澳的客人很少见到毛驴,就请山东团委的同志联系买了三头毛驴,把大板车改装成毛驴车,小毛驴拉着车跑得挺欢,客人也喜欢坐,竟成了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后来逐步有了小舢舨、风帆、射击、射箭、烧烤等游乐项目,小梅沙成了真正的旅游区。
当时的市委书记梁湘同志多次到小梅沙考察,提出小梅沙的发展要加快,并把开发小梅沙的工作交给了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特发公司在1983年派了党晓峰、周广成等一批同志组成筹备组,筹备小梅沙大酒店和小梅沙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那时对小梅沙大酒店到底建成什么样,各种看法都有,争议很大,梁湘同志最后说,他请北京的专家拿意见。没几天,他带着一个姓杨的老专家来到小梅沙,看了很久,沙滩上走了好几圈,最后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勾画出小梅沙大酒店的外形草图,说这酒店就像两艘准备出航的风帆,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就这样,小梅沙大酒店的外形确定了,以后由广州的设计院负责具体设计。
小梅沙那时候在深圳旅游行业中是“五湖四海”之一,中央和各地的领导都来参观,胡耀帮、邓颖超、杨尚昆、李瑞环、韩念龙、李坚贞、曾生、田纪云、江泽民、李鹏、任仲夷、刘田夫等等。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瑞环同志,他到小梅沙视察时就明确指示我们:要注意规划好这片土地,注意环境保护,注意污水排放,保护好沙滩。在那个年代就有了这样超前的意识,所以小梅沙后来的建设就非常注意环保,小梅沙大酒店建成后配套建设了小型污水处理厂,海洋世界建成后又将污水厂进行了扩建。
小梅沙大酒店于1986年6月1日开业。到这个时候,小梅沙旅游有了很大改观,全路段铺上了柏油路面,从市里经过沙头角到小梅沙来回都不用检查证件,我们的中巴车可以由火车站一直开回小梅沙。从此,小梅沙的发展就快了起来。沙滩的门票由开始的3毛钱,到5毛钱、5块钱,现在是25块啦;80年代每年游客只有1000多人次,发展到90年代的每年20多万人次,现在到了200多万人次;收入也从原来的一年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现在的一年七、八千万无。前两年又建成了到市区的第二通道,交通更加方便了。
我常对同事们讲:“梅沙不是我的,我是梅沙的”。因为我的父辈抗日战争后期参加东江纵队,曾在这儿活动过,我只不过是走他们没走完的路。人生没几个十年,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参与特区建设这件大事,确实是我一生的荣光。看着照片想起那些早逝的、离开小梅沙的伙伴们,我们无所求,只希望小梅沙今后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旺,我们要对得起这块土地。
(作者:麦挺 特发小梅沙旅游中心副总经理)